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唯一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10篇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10篇

时间:2023-08-19 17: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琵琶曲《十面埋伏》分析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我国重要的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灿烂文化艺 术宝库中琵琶曲作品的杰出代表。作为曲调激昂澎湃的琵琶武曲,它所描写的是 公元前 202 年秦末楚汉相争中垓下决战的战争场景,在这场战争中刘邦运用十面 埋伏的阵法将项羽的楚军逼上绝境。《十面埋伏》是以刘邦带领的汉军作为歌颂 对象,充分展现了汉军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奋勇杀敌的宏大场面,主 要从战前准备、争斗过程和战争结束三个层面表现垓下之战宏伟激昂的场面。

  一、琵琶曲《十面埋伏》所表现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 202 年,刘邦的汉军与项羽的楚军共同逐鹿中原,在楚汉相争的最后 阶段,刘邦汉军占到了绝对的优势,而项羽楚军则困在垓下一隅。刘邦部下的将 领韩信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穷途末路的楚军与汉军展开了最后的激烈厮杀。琵 琶曲《十面埋伏》就是根据这一段历史情景谱写的,主要反映垓下之战的全部过 程,充分展现了垓下之战的宏大场面与激烈悲怆的厮杀场景。

  在秦朝末年,即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群众揭竿而起,纷纷想要推翻秦朝 统治,发展到后来,形成了以刘邦、项羽为领导的两个最强大实力的军队力量, 为了争夺天下,两军多年征战。到公元前 202 年,刘邦以绝对的战略优势将项羽 的楚军困在垓下,军师张良运用'四面楚歌“的方式,使楚军听到家乡的歌曲, 从而瓦解了楚军的军心,使楚军军事力量涣散殆尽。项羽听到楚歌以为楚地尽失, 上演了霸王别姬的一幕,项羽知道大势已去,便突出垓下,结果在汉军的追杀过 程中自刎于乌江。琵琶曲《十面埋伏》主要通过慷慨悲壮的曲调再现那段惊心动 魄的战争历史,将项羽与刘邦的决战故事进行记录并保存流传下来。

  二、琵琶曲《十面埋伏》曲式结构分析 (一)引子以及战前准备阶段 《十面埋伏》琵琶曲的引子主要是指曲子的前面四段,主要内容有'列营“ '擂鼓“'掌号“和'放炮“。这四部分曲调内容在弹奏过程中主要采用'轮拂“ 的弹奏技法,通过反复地渐进地轮拂弹奏将旌旗密布、士兵排列、鼓角争鸣的壮 阔古战场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轮拂“弹奏的主要特点是琴弦拨动铿锵有力, 高亢激昂的琵琶长音能够充分展现出战争之前的紧张肃杀气氛。弹奏过程中节奏 速度与调式的变化带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这种表现手法更加烘托战前的紧张

   氛围,并且也在暗示着战争的悲怆惨烈。战前战备阶段是引子之后的第五至第八 段,分别为'吹打开门“'点将“'排阵“和'埋伏“,战前准备阶段的曲调旋律 基本上是在引子的基础上生发而来。该阶段的乐曲节奏性更加明显,而且增加了 大量的抒情弹奏技法,使得琵琶旋律显示出一种抒情歌唱性的风采。节奏性增加 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展示军队的肃穆整齐,表现军队轩昂威严的气势。埋伏状态 中的琵琶长音长轮技法与滚奏技法的交替使用更加展示出战场的神秘与紧张气 息。

  (二)战争过程阶段 战争...

全文已隐藏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推荐访问:埋伏 特色 艺术

版权所有:唯一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唯一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唯一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